6月24日,在商洛市召开的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新闻发布会上,商洛学院副院长程敏就一体改革的举措和成效回答了记者提问。她表示,商洛学院通过四大工作举措和一系列“小切口、微创新”的改革实践,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融合联动,聚力打造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
试点攻坚,激活创新引擎。学院出台《商洛学院试点学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强化校内教务、科技、人事等职能部门的统筹规划作用,完善顶层设计,给予试点学院更多自主权,允许突破一些现有制度框架,重构创新体系,对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教学改革、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进行奖励和引导,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一年来,学校新增省级科研团队3支、省科技计划项目20项,项目立项数量及经费总额较上年度均有明显提升。
教改升级,精准适配产业。学院聚焦秦岭生态保护,以秦岭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突破传统学科专业限制,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交叉融合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去年以来,学校获批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教育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建成生物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聚焦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秦岭大数据等9个产业群建成9个专业群,“围绕产业链建设专业群、以专业群服务产业链”的机制更加完善。
科技赋能,攻克产业瓶颈。为了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学校先后与商洛经开区、商南县、山阳县签订了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新组建博士服务团3个,引导210名博士主动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把创新链真正建在产业链上。2项技术写入国家相关行业方案与指南。(《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订中药材标准、研发医药制剂和康养产品等25项,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库,近年来累计推广740万亩,为农民增收4亿元。
人才强基,贯通产学研用。学院致力打造商洛自己的“人才高地”。一方面出台《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聘请朱永法教授、梁宗锁教授、雷玉山研究员等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另一方面,打通高校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鼓励教师主动对接企业,15名博士教授入选商洛市首批“科技副总”,半年来帮助企业申报专利8项、发布企业标准3个、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多次,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入企指导,促进学校科技资源与市域企业创新需求精准对接。
(本文转载自陕西科技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