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商洛市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活动期间,商洛学院流动科技馆科技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商洛市中心医院等单位,组织开展了“科技之春·双百工程”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润泽童心”“对话未来”“匠心本草”“点石铸魂”“智创生命”“焕新沃土”六大主题为主线,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讲、实验展演、科普短剧、心理辅导等形式,深入商洛市4个县区12所中小学,将科学家精神深植于广大中小学生心田之中。
科普宣讲传精神 科学思维植心田
我校11名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围绕生态保护、人工智能、中医药创新、粮食安全等热点科学议题开展了24场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讲,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程敏教授通过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展现中医药“守正创新”精神,张军博士以袁隆平院士扎根田间的科研故事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屈佳博士分享樊锦诗用科技守护文化遗产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王毅梦博士讲述师昌绪院士的故事传递材料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张博博士以朱鹮保护为例展现生态科研系统思维……系列科普宣讲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

互动体验探真知 实践教育促成长
志愿者们将科学实验带入校园,通过沉浸式互动生动呈现科学知识。创新推出的《飞天入地探未来》科普相声,以幽默的传统艺术形式演绎人工智能与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引发学生阵阵笑声与思考。原创科普情景剧《滑坡险象——知识的觉醒》《变废为宝——尾矿资源的重生》通过生动演绎地质灾害发生与防治,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沙盘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青少年探寻心理健康成长途径。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校地协同强服务 科普资源惠基层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科研资源优势,创新构建“高校+政府+社会力量”多元协同服务模式,共派出师生6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00小时,覆盖商洛市4个县区12所中小学。活动采取“重点帮扶、精准对接”的工作思路,向10个偏远乡镇学校倾斜资源,为3000余名农村学生送去专业的科普服务。

未来,商洛学院将持续深化“流动科技馆”品牌建设,建立“1+N”长效科技服务机制,以20个科技志愿服务小分队、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为核心,常态化开展科技辅导和跟踪服务,传播科学知识、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商洛市公众科学素质提升贡献高校力量。
(文/图 科技处 编辑/王鹏举 审核/王霄飞)